服裝是為人體設計的,深入地了解人體體型和人體活動特點是學習服裝的重要入門課。
一個專業(yè)的服裝制板設計人員要學習的是人體的比例和人體的輪廓構造特點。人體的比例是指人體各部位長度和人體各部位胖瘦的關系。人體的輪廓構造特點是指人體體表起伏變化的一定結構規(guī)律。特別是對人體著裝起著很大制約的人體重點部位,如人體的肩部、頸部、背部、胸部等許多重點部位的外形特點及其骨肉運動肌理特點。
了解人體,是因為服裝必須滿足人體兩大功能要求:第一,服裝必須滿足美化人體的功能;第二,服裝必須滿足人體運動性的功能。
服裝不是對人體外形形狀的簡單復制,而是對人體復雜的外形輪廓的簡化、平整化及打扮、修飾等。服裝要按照人體制作,而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人體。
人體體表是十分復雜的,若不借助專業(yè)器械就只能進行一般性的測量。如果不借助于專業(yè)人員的大量研究成果,就很難從整體上對人體進行準確把握。
人體是服裝結構之源,但對于普通學習者拋棄服裝結構圖樣而單純?nèi)プ鋈梭w研究卻完全沒有必要。
制板技術要從原型學起
何謂高級制板技術?
必須關注兩個屬性:一是在結構上必須能自如變化、千變?nèi)f化、隨心所欲;二是在細部結構處理上要十分到位,獨具匠心??偨Y起來,只有靈活運用,“不死板、善變化”的服裝技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級服裝技術。
服裝制板難嗎?一門實用技術,有它自己的復雜性,也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性,能抓住本質(zhì)的東西,就能很快抓住關鍵,就能學得明白,做得順利。關鍵在于學到本質(zhì)、學到規(guī)律、學到原理。重要的是從源頭學起,那么就能省時省力,不感覺困難。許多初學者從一件一件的服裝款式學起,學會一些比較確定的東西,這固然很有必要,而且很傳統(tǒng),但在結構變化上往往不靈活。學習了一件一件服裝的款式裁剪,掌握了服裝的一些要領,就要開始學習更深層次的結構規(guī)律和結構原理,從而學會結構變化,才能最終解決結構方面的疑問,才能漸入技術佳境。
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我國在服裝技術方面的差距也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我國在服裝標準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我國在服裝科技研究上的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特別是需要在服裝技術上去除糟粕、去偽存真、辨明正誤。
總之,中國服裝正處在打破服裝制板舊體系,建立和完善新體系的非常階段,沒有完美無缺,服裝制板技術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發(fā)展上升階段,中國服裝技術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尚需時日。
當此時,技術混亂是難以避免的。特別是我們已經(jīng)有了許許多多的教科書涉及結構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其中談到的相近或者相異的結構設計方法各不相同,就算行業(yè)中的專家對其中細節(jié)的差異和變化也有點手足無措,結構設計的初學者更是無從下手。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由于實際工作經(jīng)驗不足,被本來很簡明卻被復雜化了的東西弄得很痛苦;而一些學生基本的知識都掌握了,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制不出好板型;一些學生反復地學習各種制板方法,一個老師教一套方法,最后很多種混在一起,走了很大的彎路;有人說,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服裝制板師,必須具備六個方面的素質(zhì):
一是要掌握比例裁剪方法,但不是完全照搬照抄傳統(tǒng)的比例;二是要精通服裝原型,打好服裝原型的底子;三是要學習歐洲板型,吸收歐板原型的精粹,與亞洲板型互為引證,為我所用; 四是要熟知服裝工藝,在服裝制板中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把制板與實踐結合起來; 五是要花大力研究人體比例和國家服裝標準,做到通曉規(guī)律、善于變化、善于運用;六是要把握市場行情和服裝變化潮流,及時調(diào)整結構設計理念,使板型與市場需要接軌。
對于初學者來說,“學制板”是學什么?這必須明確。上述六大素質(zhì)的要求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比例裁剪方法是大家常用而且一直在用的東西,不了解就難了解中國服裝的全局,就不知道別人在干什么,就沒有橫向可比性;學習服裝原型,是打好服裝基礎,掌握服裝與人體關系,確立服裝基礎造型的關鍵,是所有有志于學習服裝制板技術者的首選;學習歐板是對亞洲板型的補充,各種板型互為利用,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復雜的人體與服裝結構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而熟知服裝工藝又是服裝學習的另外一個重要基礎,是正確把握板型細節(jié),正確處理制板與縫制關系,提高板型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細致而具體地研究人體結構比例是提高制板標準化程度的必要保證,那么把握市場行情變化和市場潮流走向,才能使我們的板型符合大眾的需求,反映市場的需要。所以,學習制板是多元性和綜合性的有機結合,是一個可以不斷提高和不斷加強的過程,需要制板師們?nèi)ゲ粩嗟刈非螅趧討B(tài)中學習,在動態(tài)中提高。
任務是多方面的,要求是多層次的,但是,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特別是剛開始學習服裝制板的人,不可能單純從某一方面入手學習。雖然,許多大師根據(jù)自己多年的經(jīng)驗,總結出了很多值得信賴的制板方法,值得我們反復研究領會。
但是,言出各家,怎么可能一家一家挨個去學習呢?
值得肯定的是,每一種方法都是服裝大家庭的瑰寶,是大師們對服裝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結果,但我國服裝事業(yè)任重道遠,融合每一點長處,才能使我國服裝事業(yè)登上一個新的臺階,才能使學習者掌握服裝技術全貌,全面獲取系統(tǒng)知識。所以,學習中必須用歷史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哪些方法全面地反映了服裝的本質(zhì),具有可靠性;看哪些制板方法還存在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要注意研究所學的制板方法在什么時候、什么條件下才可用等等。
事實上,方法不對,學習是要走彎路的。在這里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問題,例如,在服裝肩斜問題上,我國服裝界意見不一:一些人贊成用常數(shù)定落肩的方法,有的把女裝前落肩定為4.5cm、后落肩定為4cm;而有的資料則推薦更大的落肩,把女裝前肩斜定為6cm,后肩定為5cm;還有一些采用胸度法確定,根據(jù)胸圍大小計算出落肩值;而一些人則強列建議用角度確定的方法,認為采用落肩的方法不科學,特別制定出15:5、15:6的角度確定方法,但后來又出現(xiàn)15:6、15:6.7的確定方法。當然這些方法都是為了解決一些特定的問題而提出來的,都是解決問題的一些特定方法,是肩斜不同變化狀態(tài)下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具有一定的適用范圍,無疑都是很有價值的,有些問題可能用這種方法解決比較好,而有些問題可能用那種方法解決比較好。但令人頭疼的是:總得有一個原因啊!這些不同的方法,大小不同,方法不一,出處原因和出發(fā)點不是很明確,使初學者一頭霧水。本來就不是很復雜的“肩斜確定問題”就這樣被攪糊涂了,怎么學習?怎么掌握?所以,我們在學習中就要尋找規(guī)律:首先要弄懂服裝肩斜度與什么因素有關系?在制板中最基本的制板方法是什么?尋找根源,弄清與之相關聯(lián)的所有因素,譬如:后肩省、胸省發(fā)生變化后,肩斜度應該怎樣變化等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真正認識肩斜的確定規(guī)律,才能減少學習中的盲目性,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掌握正確的結構。所以我建議大家有了一定的服裝基礎后,學習一定要從源頭開始,從還沒有混入款式特色,沒有被款式掩蓋的“基本結構”學起,去尋找服裝結構的本質(zhì),從根本出發(fā)解決各種各樣的結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