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7日當周,國儲棉的首周銷售結(jié)果欠佳,或促使當局調(diào)低價格以提高銷量,或許也預示了需求如此疲弱,即便價格一降再降也難吸引買家。
不管怎樣,對中國棉花需求而言都不是好兆頭,從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走勢中亦可窺得一斑。
鄭棉指標合約周二收報每噸12,580元人民幣,約合每磅91.89美分左右,較年初下滑4%。雖然該合約價格仍比同類的ICE合約高出近50%,但如果后者加上進口稅和運輸成本,與中國的價差則要收窄。
而受國儲棉出售影響,中國棉花價格傾向于走低,這樣看來,今年下半年進口棉花對國內(nèi)棉花將不具備競爭力。
美國農(nóng)業(yè)部估計,2015/16年度中國棉花進口量將下降到575萬包(125萬噸),這將是2002/03年度以來的最低,較2014/15年度減少約30%。
鑒于中國的棉花進口量比排在第二到第四位的三個進口國的總量還要多,在全球庫存仍然充裕的情況下,中國進口如此大幅下滑勢必給棉花價格造成負面沖擊。
ICE期棉價格今年以來一直比其它市場強勁的原因可能是,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沒有像整體趨勢那樣趨弱,上半年反而增長了11%,達到436,542噸。
但如果中國棉花進口在下半年繼續(xù)減少,那么美國棉花出口商也不能幸免,到時ICE的期棉價格也將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