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德國人每年買兩雙鞋。美好的記憶也始于童年穿過的“露祺牌”(Lurchi)童鞋。但時間改變了一切,許多街角的鞋店早已倒閉,許多德國品牌鞋也不見蹤跡。1950年,僅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就有500家制鞋企業(yè),如今全德國僅39家。代替“德國制造”的是“中國制造”,每兩雙高跟鞋或拖鞋就有一雙來自中國。
我們的許多鞋子都產(chǎn)自中國溫州。這個900萬人口的港口城市自稱“世界鞋業(yè)之都”,沒有一個地方生產(chǎn)這么多的鞋子。一雙編號為1110183的鞋的故事是從當?shù)亟鸬酃鹃_始的。這家公司擁有7500名員工,去年生產(chǎn)了約1500萬雙鞋。總部設在埃森的德國鞋業(yè)巨頭戴希曼是它的大買家。
戴希曼銷售的鞋子價格,最貴的皮鞋為79.90歐元,大部分鞋價格明顯要低。低價是為適應時代潮流。對于鞋,我們德國人酷愛便宜,我們對一雙新鞋能接受的平均價格僅為20歐元。
要做到便宜,唯一選擇是在中國生產(chǎn)。數(shù)據(jù)顯示,去年中國生產(chǎn)一雙鞋的平均價格為6.53歐元。相比之下,意大利產(chǎn)的鞋每雙平均要30.23歐元。
要把編號為1110183的鞋運往德國,先要把它從廠家運到寧波港,貨輪通過臺灣海峽、新加坡、蘇伊士運河、地中海,最后到達漢堡,然后通過貨車再運到各個鞋店。世界旅行是昂貴的,但鞋子的世界旅行卻不是。從中國到德國,40英尺集裝箱的官方運價目前為1150歐元。每雙鞋的海路運費只有16歐分。從預訂、生產(chǎn)到運到德國,花了近一年時間。一名女顧客最后以29.90歐元買下編號為1110183的棕色靴子。
未來,鞋子的旅程可能距離更短。已有第一家中國制鞋企業(yè)將生產(chǎn)轉(zhuǎn)移到非洲。那里的勞動力成本更低。如埃塞俄比亞人均年收入為570美元,相當于中國人一個月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