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姑娘納特麗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工作,經常回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探望父母。每次回去,她都想買些西歐生產的“洋氣”禮物送給他們??墒撬l(fā)現(xiàn),媽媽越來越不稀罕她帶回去的“歐洲制造”了。
納特麗告訴記者:“我媽媽現(xiàn)在只去布達佩斯的中國商貿城買衣服,身上從里到外都是中國服裝。她說,中國衣服鞋帽款式多,樣子新潮,質量好,價格也能承受,讓她靠退休金生活時,也能把自己打扮得好好的。我也常陪媽媽逛中國商店。匈牙利每個城市都有中國商店,豐富了我們的生活?!?/P>
和納特麗的媽媽一樣,歐美國家的許多普通民眾,早就習慣了中國服裝,而這只是他們接觸“中國制造”的一部分。微信、智能手機以及高端電子產品已成為“中國制造”的新代表,吸引著全球消費者。
一 中國服裝依舊價廉物美
在國外買到中國衣服早已不是新鮮事,讓人震撼的是海外的中國服裝產業(yè)鏈現(xiàn)在越做越深。服裝批發(fā)的商場規(guī)模不但越來越大,各地的服裝加工也做得很有聲勢。
一位多年從事中國服裝批發(fā)的華人告訴記者,在匈牙利,只要人口超過2萬的地區(qū),至少有一家中國商店,出售中國的服裝鞋帽,規(guī)模最小的也有1000平方米,總數(shù)有200多家。
在布達佩斯,有五虎市場、歐洲廣場、中國商城、亞洲中心等多家大型亞洲服裝批發(fā)市場,有個華商企業(yè)買了10多塊地,總面積30多萬平方米,建起了匯聚數(shù)百商家的商貿基地。在歐洲廣場,記者看到,那里的商鋪雖然裝修簡單,但顧客盈門。
浙江批發(fā)商老朱說,市場里也有越南等地生產的鞋帽服裝,但規(guī)模和數(shù)量都比不上中國貨。一位匈牙利批發(fā)商說:“很多匈牙利人早已習慣穿中國服裝。我也進越南貨,但數(shù)量遠不及中國產品?!?/P>
而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有個柳布里諾市場,有數(shù)千家華商,占總商戶的80%。這里是俄羅斯乃至東歐地區(qū)最大的商品批發(fā)市場之一,每天都有大型貨車將貨物運往俄羅斯的中部地區(qū),更遠到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地區(qū)——那里,幾乎每個中心城市都有個中國商品市場。
其實,隨著這些年勞動力成本提高,中國已經不是一個靠“廉價勞動力”來競爭的國家了。記者日前在美國紐約的百貨商店購物時發(fā)現(xiàn),寫著“中國制造”的服裝少了,而“越南制造”、“柬埔寨制造”甚至“孟加拉國制造”的服裝多了起來。
但這種變化,似乎并沒有擋住中國服飾和面料走入歐美市場。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普拉托工業(yè)區(qū)是歐洲的紡織品集散地,也是華人進軍歐洲的橋頭堡。
當?shù)赜薪?000家華人企業(yè),雇傭了數(shù)萬華人,新生兒45%是華人,聚集程度歐洲第一,2013年底還開設了用中文提供服務的郵局。華商從中國進口布料或者半成品服裝,加工后貼上“意大利制造”標簽,向整個歐洲出口,價格低廉,數(shù)量以百萬計?!?/P>
二 微信和網購讓人喜歡
除了服裝,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微信也熟悉起來了。作為騰訊公司推出的一種聊天工具,微信現(xiàn)在支持8種語言,已經有了5億用戶,其中1億在國外。騰訊為了在國際上推廣微信,還將其英文名稱從拼音改成WeChat,意思是“我們聊”。
2013年初,騰訊在美國建立了微信辦公室,《紐約時報》報道說,一個月內就有10萬美國用戶下載微信。對美國用戶來說,用微信進行國際通訊聯(lián)絡尤其劃算,因為它無需電話費,而在美國很多城市,到處有免費的無線上網機會,手機上網的流量費也很便宜。
一家美資銀行中國代表處的管理人員去紐約進修,每天都對著手機用微信和國內親友聊天,用的是校園的免費無線上網,感覺“相當爽”。
記者認識的比利時人、荷蘭人中,有些已是微信老用戶,他們多與中國有商貿往來,或是曾經在中國生活、留學、工作過。比利時駐華大使奈斯現(xiàn)在已退休,他也使用微信。他告訴記者,自己對中國歷史一直很感興趣,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學習中文和中國的歷史文化。
在莫斯科,微信主要還是在華人圈子里流行,但是在毗鄰中國的遠東與西伯利亞地區(qū),微信憑借地利優(yōu)勢,已在一些俄羅斯人的手機中占了一席之地。
不少在那里經商的華人告訴記者,他們的俄羅斯客戶都在用微信,因為用它溝通非常方便、快捷。一位在巴西工作的記者告訴國內同行,找他的最好方式是微信。
除了微信,還有淘寶,也讓俄羅斯人喜歡。阿里巴巴在2010年開通了淘寶的“國際版”——速賣通,俄羅斯人對此特別青睞。根據(jù)2013年5月的統(tǒng)計,速賣通一天發(fā)往俄羅斯的貨就價值400萬美元,現(xiàn)在每天有上百萬俄羅斯客戶來“淘寶”,其國際訂單里俄羅斯人的單子占了30%。服裝、鞋包、手機、平板電腦等,都是俄羅斯人喜歡的商品。
俄羅斯還有專門的淘寶中介,幫客人辦理清關等業(yè)務。中國政府也非常重視外貿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商務部將速賣通和敦煌網、中國制造網、中國誠商網都列為向外推薦的平臺。
利用網購“淘金”的老外還真不少。50來歲的美國白領克里斯蒂2010年失業(yè)以后,當了網商,專賣手機配件,她從中國的電商平臺上批貨,轉賣給美國消費者,每月銷售額有10多萬美元。
有兩名德國的大學生,通過敦煌網平臺向周圍的大學生賣深圳產的手機、平板電腦等,一年多時間就把車換成了奔馳。還有個英國青年羅伯特,18歲時用100英鎊本錢把中國網站上的手機賣到英國,后來生意越做越大,現(xiàn)在經營范圍已擴大到800多個品種,一天能收1000多個訂單。